参考文献的引用,是一次严谨的科研探索。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否科学、合理和充分,是判断一篇学术论文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如何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正确引用参考文献,是每个科研工作者必须要面临的问题,下面小编为你详细解读。
科研论文的参考文献主要作用为:体现研究的背景,明确研究的基础,提供论证的依据,区分成果的所有,便于读者的检索。
学术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数量、来源、类别、年份以及在文中出现的位置,文后给出的文献信息是否准确,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论文水平以及作者是否严谨。
从论文评价的形式标准上来讲,参考文献在体现研究成果层次上具有明显的评价意义。在参考文献的引用上有几个原则需要注意:
该引不引,学风有问题
如果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学术观点、数据、材料、结构等而不如实、规范地标注处处,则有缺乏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或学术修养的嫌疑。文献的引用不仅是对他人劳动成果和著作权的尊重,也是对个人诚信的拷问。如果漏引的正好是审稿人的文献,则会造成极坏的影响。
引用不规范,水平则有限
如果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在文中文后标注的不规范,或者有错漏,或者格式不一,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作者写作水平和态度,缺乏严禁的科学态度。这就如同论文写作主体部分表达不一致、错字别字等会使人怀疑在研究中是否也是如此粗心大意,那么论证过程、结果和结论都会让人生疑。
文献多与少,充分就最好
文献量的多少体现出作者占有资料的程度,特别是对相关方面的代表性文献的遗漏会直接影响着立论的充分性和必要性。文献引用量的多少,一定程度上代表资料的占有程度、选题的前沿热点和选题的重要程度,一般来讲中文论文的文后参考文献都偏少,这也是事实。但是,也不能简单以文献引用量达到多少简单划分,不同学科、不同性质的论文之间的文献引用量也相差很大。
文献时效短,说明是热点
参考文献过于陈旧虽然不能说研究没有创新,但说明并非当前研究的热点,没有人研究和解决可以认为是前沿但选题的重要性也就值得怀疑。一些经典性文献长期以来被人引用,文献被引用的半衰期长短也是评价期刊和论文的理论性强弱的指标,但是从现有研究的文献引用情况来看,近五年的研究成果应该占有较大的比例。如果近五年里有很少相关的文献发表,那只能讲论文的选题并不被人们广泛关注。
文献有层次,才有说服力
文献的作者团队和发表的期刊,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研究选题的高度和层次,特别是行业内的权威文献往往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无论是期刊还是作者的权威性并不是自封的,而是其长期以来严谨科学作风的积累和体现,能够引用权威期刊或者权威作者的文献自然会得到同行的认可,这是建立在人们对权威的信赖基础上的。
文献范围广,自信能力强
文献引用贵在科学合理,如果局限在很窄的一个范围也容易造成“攀龙附凤”“狐假虎威”的嫌疑,实事求是地引用不同层次期刊和作者、不同语种的相关文献,更能体现作者对自己研究成果的自信和对研究背景的掌握的全面性。与前一条相呼应,正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引文看位置,创新看内容
文献的引用一般多产生在论文的引言部分,这是因为论文的立题需要建立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针对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命题,但是也并不是一定完全如此。通过因为插入不同位置,一定程度上可以观察论文创新性成功的多少和分量。如果一篇方法性、模型类论文,在方法的建构部分的引用占有较大的量,可以判断是在已有方法基础上的改进;如果在结构分析部分的引用不是用于结果的比较或作为分析方法,那么心意就值得怀疑了。
高水平的科研论文一般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一定量的参考文献,很难看得出研究工作的背景和基础,但也不能单从以文献的引用数量来评价研究成果的水平,更不能像有些期刊那样明确规定:引用文献必须在8或10篇以上。参考文献的引用应当实事求是、科学合理。
引自 编辑之谭